安全不容“改装”!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有序行驶刻不容缓
最严电动自行车国标
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规落地临近
“狂飙”的电动自行车慢下来了吗?
7月9日
湖南桃江一名高一学生
搭同学改装过的电动两轮车
撞上围墙,两人不幸身亡
图源:法治日报
7月22日,这名高一学生的母亲陶女士称,该车辆是骑车者父亲的,中午刚改装出来,改装后时速可达100km/h,两人坐上车40秒后,车辆就失控撞墙,乘车人被甩到墙上当场身亡,骑车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事故车辆改装者已被警方控制,目前事故仍在调查处理中。
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超4亿辆,推动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有序行驶刻不容缓。
为何要让电动自行车慢下来?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十次事故九次快,解除限速装置,破坏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将危及骑乘人的安全。“电动自行车设置最高时速是为了安全,速度超过25km/h,交通事故的致死率非常高。”
通过改装做手脚、解限速,让电动自行车任性“狂飙”,只会害人害己。
丨超速行驶危险难控
改装会改变整车重量,影响操控性和制动性能。解除限速后,骑行者如果超速行驶,可能会出现侧滑、翻倒等失控现象,而且一旦遇到紧急状况,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反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图源:德清交警
丨线路改动短路自燃
改装通常伴随电路改造,原装电线若承受过大电流会导致电路不稳定,在充电或行驶中易发生短路,引发自燃。
丨改装电池导致爆炸
改装电池会加速接线端腐蚀,若随意搭接导线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充电时聚集的氢气,导致爆炸。
此外,加装电池虽提升续航,却迫使电机、轴承等部件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寿命和安全。
图源:北京消防
史上最严“新国标”将落地防范非法改装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实施。
新标准维持2018版标准中有关最高设计车速的规定,即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增加超过25km/h时电动机应停止提供动力输出的要求。
此前,“解限速”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实现,是因为电动自行车在设计之初,限流装置就留有“后门”。100km/h的时速背后,是电动自行车本身设计的电池、电机输出功率就能够实现这一切。
那么,新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篡改要求做了哪些强化?
新标准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电池组防篡改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并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
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具有过压锁定功能,限流装置不应留后门,且不应通过解码器、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改装等。
限速器防篡改要求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
此外还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给出了6大类常见的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为产品防篡改设计及检测抽查提供指导和依据。
据了解,新国标落地设置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此外,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
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请牢记七个“严禁”
丨严禁购买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配件
不合格、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电线、充电器,会增加火灾风险。
丨严禁擅自改装
擅自改装电池、加装音响、照明等,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擅自解除电动自行车限速会导致交通事故风险增加。
丨严禁不按规定停放
严禁在未落实防火分隔、监护等防范措施的住房、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
丨严禁在非规定区域充电
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和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丨严禁“飞线充电”
严禁采用私拉电线、乱装插座等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方式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丨严禁在易燃品附近充电
电动自行车充电时,要远离易燃可燃材料搭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物品。
丨严禁长时间充电
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整夜充电且无人看管,一旦电池、电线等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火灾。
限速25km/h
是基于电动自行车
制动性能、操控稳定
和突发响应等多因素考量
国家应急广播倡议
厂商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不为解限速留“后门”
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
不购买解限速后的电动自行车
共同筑牢公共交通安全防线
股票配资查询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