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将俄乌冲突调解期限从50天骤减至仅剩10天,并威胁如不停火将对俄罗斯实施100%的二级关税。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确认普京已知悉这一消息,但24小时过去了,俄罗斯总统仍保持沉默。这场国际博弈中,特朗普的急躁与普京的冷静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在宣布缩短期限时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恼怒,他透露自己曾三次以为俄乌接近停火,但每次俄方都出尔反尔,继续对乌克兰发动攻击。这种感觉导致特朗普放弃了此前与普京会面的计划,转而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威胁如果10天内俄乌不能达成停火,将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征收100%的二级关税。然而,面对这种强硬态度,普京选择了沉默。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仅简单表示克宫已知悉特朗普的声明,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官方回应。这种“已读不回”的策略被称为“战略模糊”,让对手在不确定中消耗耐心。
特朗普的100%二级关税威胁看似强硬,但实际效力值得商榷。根据经济制裁影响模型,二级关税的效果取决于目标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和替代市场的可获得性。俄美贸易额在2023年仅为247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了43.9%。相比之下,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2407亿美元,与印度的贸易额为65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俄罗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已经大幅降低。此外,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威胁更像是一个连环套,目的不仅是惩罚俄罗斯,更是向中印施压。
特朗普的威胁之所以难以撼动普京,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的战场态势。俄军在多个战线持续推进,夺取了多个战略要地,并在人力和火力上保持压倒性优势。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表态称,特朗普的任何最后通牒都不会改变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和任务。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更为直接,称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游戏只是对战争又一次的威胁。当前俄乌谈判的最大障碍可能并不在莫斯科,而在基辅。乌克兰方面依赖西方援助,但泽连斯基政府提出的和平条件在当前战场形势下显得过于理想化。特朗普对普京施压,却对泽连斯基态度温和,这种不平衡的做法难以促成实质性突破。
普京选择沉默的背后是一种经过计算的战略耐心。特朗普希望在正式就任前就能展示自己的交易能力,促成俄乌停火,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而普京没有这种迫切性,可以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军事行动,等待美国政策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最后10天通牒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急切和手段有限。除了关税威胁,特朗普似乎没有其他有效工具来影响俄罗斯的决策。特朗普若真想促成俄乌停火,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采取更为平衡的做法,同时向乌克兰传达现实的和平前景。
股票配资查询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